清明習俗—掃墓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習俗都漸漸的變了味了,現代的人已經不知道什么叫歷史文化了,現在的的掃墓不叫掃墓,而是叫“行山”。男女老少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參加,掃墓也不是專門在清明,而是在清明之前的一兩個月間。一家老小帶著肉食糕點和紙錢,經常是大鵝大肉燒豬,燒豬是富裕的象征,很多富裕人家都會抬大燒豬上山。一大家子抬抬擔擔,扁擔挑著東西,歡天喜地地出發,就像春游那樣,沒有嚴肅沒有哀傷。
什么是掃墓掃墓俗稱吊慰,吊慰時態度要嚴肅,感情要真誠。從服裝儀容來說,宜選擇顏色素凈、款式簡單的衣服,比如藏青色、灰色、黑色的套裝、連衣裙。此外,項鏈、耳飾等華麗的首飾最好在儀式前拿下來。有化妝習慣的女士也要注意不化濃妝。
在贈送奠儀方面,一般選擇挽幛、挽聯、花圈等。但如今,更普遍的是以金錢為奠儀,又稱作“香儀”。按習俗,香儀錢為單數,不少人采取“加一元”的做法,如400元加1元就成為單數。香儀錢要用白紙包好,封面書寫“香儀”二字,再寫上送禮者的姓名或者單位。
吊慰儀式舉行的當天,應準時到達,領取應佩戴的物品,安靜入場。無論參加公祭或者自行吊唁,一般都包含上香和鞠躬兩個步驟。向逝者致敬的這些行為稱為“吊”;而向家屬表達哀傷之意,并希望對方節哀順變,稱為“唁”。如果是多數人一起行禮,可以由其中一人當主祭者,其他人陪同上香、獻花、鞠躬等。如果親友家缺乏人手,應幫助他們奔走辦事,當然這也要根據自己與逝者關系的親密程度以及個人的時間安排來決定。
我們一起來看看掃墓的那些禮儀:
第一個,忌諱不能穿的大紅大紫
清明掃墓,本來氣氛就很凝重,如果穿的大紅大紫,顯得格外喜慶,和掃墓的氛圍格格不入,因此掃墓的時候,最好穿深色衣服。
第二個,孕婦和例假女性忌掃墓
傳統民俗里,墓地陰氣重,不利于胎兒成長。另外,來例假的女性也忌掃墓,因為古人認為那是污祟,對祖先不敬。
第三個,掃墓時不可以拍照留影
墓地陰氣重,傳統習俗認為可能有鬼神,所以最好還是別照相。另外,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的照相,否則可能引發不好的氣場。
第四個,墳頭長草或缺土需修整
掃墓的時候,要記得帶上工具,因為要清除墳上的雜草、雜樹,墳包有缺的話,還需要填補新土。當然,現在都是水泥墓地,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第五個,外人不要參與他人掃墓
畢竟不是一家人,外人參與他人的祭祖掃墓,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雖然不見得有多麻煩,但能避免盡量避免。
第六個,頭發不遮額頭忌諱買鞋
清明鬼節這一天,發型上需要注意,不能遮擋住額頭,據說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不能蓋住。另外,這一天不能買新鞋子,因為鞋同邪,當天買鞋不吉利。
第七個,掃墓忌諱嬉罵非議先人
掃墓的場合,莊嚴肅穆,氣氛凝重,因此非常忌諱嬉笑怒罵,或者非議先人。無論是對自己的祖先墳墓,還是對其他人的,都一樣,盡量凝重一些吧。
第八個,忌諱下午三點之后掃墓
掃墓的最佳時間是早上5點—7點,但因為客觀距離原因,所以現在掃墓一般不會這么早。但也要盡量在下午三點前掃墓,很忌諱在此之后。
第九個,掃墓不能使用黃色菊花
在傳統習俗里,菊花是寄托之花,代表思念和懷念。但黃色菊花卻是長壽菊,適合看望病人,不適合祭祖掃墓之用。通常悼念逝者使用白色菊花,搭配一些綠草就更好了。
